『所有的職業有其神聖性,它指向永恆。』(聖施禮華《鍊爐》688)
教宗表示,基督以忍耐來回應苦難。因此,“只要為愛天主而忍耐,無論多麼小,都會得到天主的賞報”。
“在這個被表象、膚淺思想,以及平庸的善與惡所主宰的世界,智德這一古老的教誨值得我們重溫” 。
為能獲得“德行”,教宗鼓勵信眾祈求天主聖神恩寵的助佑,並本著良善意願培養德行。
教宗強調,驕傲的後面藏著一宗根本的罪,即:「自認為有如天主」這個荒謬想法。
嫉妒無法忍受他人幸福快樂,這也是出於對天主的錯誤認識;貪圖虛榮則是自我膨脹,把他人當作工具,總是試圖占上風。治療這些毛病的解方是不求回報的愛,以及承認天主臨在於自己的軟弱中。
懶惰“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誘惑”,幾乎屈服於“一種死亡的意願”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就需要“依靠耶穌”,恆心抵禦。
教宗指出,憤怒有一種隨時間蔓延的力量,因此需要及時控制,訓練寬恕的技能。但在不義面前也不發怒就沒有人性,也更不是基督徒了。
教宗說,“這是一種橫向的惡習,往往與銀行的帳戶毫無關係。這是一種心病,不是錢袋的問題”。
基督信仰並不譴責性本能,戀愛是帶來莫大驚喜的生命狀態。性若不發生在一段關係內,就是一條鎖鏈:真愛尊重他人,邪淫卻「予以劫掠、快速消耗」。
教宗談到了一種“貪婪”,即對地球資源的極度渴望,這種惡“危害我們所有人的未來”。